相關標籤

Article

提起海盜,很多香港人都會想起張保仔的藏寶傳説,或者是近年流行的電影《加勒比海盜》系列,看似神秘的海盜,其實是當時香港居民的噩夢。由於香港地區對中原王朝而言,僻處海角一隅,「山高皇帝遠」,朝廷往往有心無力,這就造成古代香港地區嚴重的海盜問題。自明以來,有記載的香港地區海盜相當多。

明嘉靖十二年(1533),海盜許折桂、溫宗善入寇東莞。千戶顧晟追捕至春花洋(今青衣島一帶水域),戰死。該批海盜後為海道江良材所討平。康熙《新安縣志》<寇盜>對此的記載也可能是香港地區最早對海盜行爲的明確紀錄。

明嘉靖十四年至二十九年(1535-1550),海盜林道乾聚賊數千,擄掠香港地區沿岸各鄉村,並在海上勒收船隻通行費,使區內船隻不敢出海。雖然明廷在嘉靖十九年(1540)於廣東沿海設三路巡海備倭官軍,其中中路自東莞縣南頭城,出佛堂門、十字門、冷水角諸海澳,涵蓋今日香港地區,但似乎無阻於海盜的猖獗。

據康熙《新安縣志》<寇盜>和光緒《廣州府志》<前事略>的記載,明嘉靖三十年(1551)秋,海盜何亞八率夷人入寇東莞守禦千戶所,千戶萬里在防守南山煙墩時戰死。何亞八繼續虜掠香港地區村落,上水鄉民廖重山、侯氏夫婦受害。何亞八後為指揮使李茂材率兵剿滅。嘉慶《新安縣志》<節婦>記載,廖重八的妻子侯氏以身贖夫,而後投水自盡。今日其招魂墓上,仍有詩云:「相夫容易殉夫難,貞烈捐軀豈等閒。贏得芳名留邑誌,沉江亮節重如山。」足記海盜對古代香港民眾造成的種種劫難。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福建巡撫譚綸、總兵戚繼光向明廷奏請恢復設置水寨舊制,旋於廣東設置水師六寨,今香港地區的佛堂門、龍船灣、大澳、浪淘灣四處汛地屬南頭寨管轄,每處汛地駐軍200餘名。

雖然明廷有所行動,但這對海盜問題猶如杯水車薪。明隆慶年間(1567-1572),海盜林鳳即擄去大步(今大埔)人鄧孔麟父親,鄧以身代父,後成功逃脫。另有大步人鄧師孟以身贖父、沉海而死。龍躍頭鄧氏為紀念鄧師孟的孝行,後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在大步建鄧孝子祠,今不存。

到了明末清初,天下鼎革之際,海盜問題更為嚴重。明崇禎三年(1630),海盜李魁奇率賊船百餘艘入寇香港地區,參將陳拱率南頭寨水師於佛堂門抵禦。後賊眾抵南頭海(今后海灣),大掠沿岸村落,陳拱追剿,戰死。明崇禎六年(1633),海盜劉香沿海虜掠新安(包括今香港地區),為福建撫將鄭芝龍所敗。翌年五月二十日(1634.6.15),劉香率賊船200餘艘再寇新安,並攻擊南頭。八年(1635),劉香三度入寇新安,至五月(1635.6-7),為鄭芝龍剿滅於海上。鄭芝龍是後來「國姓爺」鄭成功之父,為在福建、以至東南亞有極大勢力的海盜,後來子承父業,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成為清廷東南的一大威脅,以至清廷不惜以遷界對付之。
 

《倭寇圖卷》(局部),16世紀後期倭寇,描繪的是正在登陸的倭寇戰船,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圖片來源:Fotoe.com)
《倭寇圖卷》(局部),16世紀後期倭寇,描繪的是正在登陸的倭寇戰船,東京大學史料編纂所藏。(圖片來源:Fotoe.com)


踏遍波浪寇難平 風帆百里眾皆驚
海隅一角東西接 惟願新安得靜清

 

 

 

作者:蔡兆浚 (高級編輯)
上載日期:2021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