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李我,原名李晚景,1940年代著名於省港澳(省,即省城,指稱廣州,為廣東省省會)的播音皇帝,1949年遷港,至1970年代均活躍於香港廣播界,於日前逝世,享年99歲。
 

1948年的李我,風度翩翩。
1948年的李我,風度翩翩。


李我,除了在商業電台大樓地下電梯大堂處手書「話到口中留幾句,理從是處讓三分」的毛筆字對聯外,他在廣播界最膾炙人口的,一定是富有廣州口音和幽默感的廣播劇。甚麼是廣州口音?撇除戰後香港和廣州城市發展和對外文化交流的不同,而造成前者中英夾雜以及後者多用書面語為口語表達形式外,本地廣州人說話時的音調較在香港本地出生人士,有更為「直腸直肚」的感覺。這可說是和廣州親戚談天時所獲得的感覺,而上一代廣州人喜歡收聽的粵語廣播劇,就留下了這種寶貴的聲音集體記憶。

手上有一套半的李我撰寫的廣播小說。《慾熖》一套五集,封面有「前在風行電台廣播之文藝小說」字樣,兩年前在荷蘭參加學術會議期間,在會場內一家售賣二手東亞書籍的攤檔覓得。「文藝小說」是李我在廣州風行電台創辦的廣播小說節目,一人一聲分飾多角,震驚省港澳。由於頗受省港澳聽眾的歡迎,以致李我收入甚豐,可以乘搭直升機往返省港兩地,享用下午茶後再返回電台工作。1949年末,李我來港,在麗的呼聲改名為「天空小說」的節目,繼續單聲道廣播小說的熱潮。
 

《慾熖》一套五集,封面有「前在風行電台廣播之文藝小說」字樣。
《慾熖》一套五集,封面有「前在風行電台廣播之文藝小說」字樣。

 

​​​​​​​《慾熖》第5集內頁顯示當時李我廣播小說的著作名單。
《慾熖》第5集內頁顯示當時李我廣播小說的著作名單。


另一套是一套四集的《夢斷殘宵》,在上環摩羅街一相熟專門售賣舊書的地方覓得。這套小說珍貴的地方,夾帶了《晶報》創辦人鄭心墀在1949年3月14日對李我評論的文字,可為李我的特色和影響作一歷史上的註腳︰

《晶報》創辦人鄭心墀在1949年3月14日對李我評論的文字

​​​​​以最庸俗的筆調,寫出了平凡的故事,竟稱為文藝小說,有趣﹗
我以為,這種通俗哀情說部,袛合一般智識薄的女子觀看,因為容易於明瞭,不過,要省去了「文藝」二字才對。
​​​​​​​李我這一個人,可能是一個舊文學底的人,為了追上潮流,才改轉作風,所以他底文字,有很多是文言的詞句。
 

​​​​​​​《夢斷殘宵》的封面,〈上集〉和〈3〉令人誤會此套小說只有三集。
《夢斷殘宵》的封面,〈上集〉和〈3〉令人誤會此套小說只有三集。


簡言之,李我撰寫的小說,如當時香港興起的二毫子小說、三毫子小說以至後來的四毫子小說一樣,都以通俗文字和內容為主。然而,這些小說或多或少存有廣州和香港的城市和生活風貌,可以成為我們了解戰後廣州和香港普通人生活的珍貴史料。

 

 

 

作者:蔡思行(執行總編輯)
上載日期:2021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