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傑出人物。他因推動120名中國幼童赴美國留學,被譽爲「中國留學生之父」。但很少人知道,160多年來,容閎及其後人與香港有著不解的情緣。


容閎在港就讀四年之久

容閎(1828—1912),廣東香山縣南屏鄉人。1842年11月1日,位於澳門的馬禮遜學校遷往香港,容閎是隨校遷移的11名學生之一。據校長勃朗(S.R.Brown)的報告,該校遷港後開設的課程有英國歷史、世界自然地理、力學、數學、英語閱讀、作文、中國典籍等。容閎在香港馬禮遜學校讀書達四年之久,學到了西學的初步知識,具備了一定的英語基礎,為出國深造創造了條件。1854年,他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成為第一個畢業於美國一流大學的中國學生。

系統接受西方教育並未妨礙容閎成為時刻關心祖國命運的愛國者。他很早就萌生了「教育救國」的思想。他說:「在大學最後一年結束前,我已經勾畫出自己未來事業的草圖。我確信:中國成長中的一代應該享受我享受過的良好教育,通過西方教育,使中國得以復興,文明強大起來。」

容閎學成歸國後,數次通過江蘇巡撫丁日昌,向清政府提出選派幼童出國留學的建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持下,得到清政府批准。容閎首先在上海設立出國預備學校。因所招第一批學生名額未滿,容閎曾親自前往香港,從官立學校中,招收了一些聰明伶俐、中英文略有根底的學生。從1872年至1875年,前後四批120名幼童送往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幼童中,後來出現了一批傑出的人物,如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清華學校首任校長唐國安、北洋大學校長蔡紹基、東亞銀行主席周壽臣、晚清外交家梁敦彥、民初國務總理唐紹儀等。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1828-1912)。(作者提供)
「中國留學生之父」容閎(1828-1912)。(作者提供)


容覲彤與蓮麻坑礦場

2013年春,筆者開始主持編寫香港第一部村志《蓮麻坑村志》,發現一件鮮爲人知的史實,即容閎的長子容覲彤曾在香港新界經營蓮麻坑礦山達八年之久。

容覲彤(1876-1933),字詠蘭,英文名字Morrison Brown Yung,畢業於耶魯大學,並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礦業工程師學位。容閎一直心繫國家。他曾吩咐兩個兒子容覲彤、容覲槐回國服務。1909年,容覲彤返回中國,先後在廣東羅浮山、曲江、樂昌、廣西貴縣、福建龍岩、建甌等地主持探礦工作。1921年,他被非常大總統孫中山任命為内務部技士,並在同年以英文起草《中國礦業條例草案》。

蓮麻坑村是位於深港邊境的一個客家人村莊,蓮麻坑礦山盛產方鉛礦和閃鋅礦,是提煉鉛和鋅最重要的礦石。1925年6月23日,容覲彤獲香港政府批出蓮麻坑礦業地段3號的採礦租約,生效日期追溯至1922年7月12日,租期75年。

在容覲彤的經營管理下,蓮麻坑礦場有了較快發展。他主持發掘了6條礦道,長約2100米。1927年,蓮麻坑礦場每個月生產1500袋鉛礦石,每袋40斤,由九廣鐵路運送至九龍,銷往海外。容覲彤為香港礦業發展作出了貢獻,亦為蓮麻坑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容覲彤工作繁忙,經常出差、跑礦山等,結果積勞成疾,於1933年9月11日因肺癆在北平去世,享年57歲,歸葬於香港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
 

容閎長子容覲彤(1876-1933)。(作者提供)_0
容閎長子容覲彤(1876-1933)。(作者提供)


容永成二訪蓮麻坑

容永成是容閎長孫、容覲彤之子、新加坡著名會計師。他曾在香港上中學,在英國上大學。他曾是新加坡多家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及行政總裁,1974年到1986年曾出任新加坡電信局主席。2004年筆者在珠海參加「容閎與科教興國」學術研討會時,與容永成先生相識。2014年春,筆者將容覲彤與蓮麻坑關係的研究結果告訴容永成先生,並促成他第一次蓮麻坑之行。

2014年12月5日上午,容永成在珠海參加第二屆留學生節開幕禮,晚上抵港。次日早上,81歲的他不顧旅途勞累,在筆者的陪同下,輾轉來到當時仍屬禁區範圍的蓮麻坑村,受到村長葉華清、葉長風和村中長老的熱情接待。
 

葉華清、容永成、劉蜀永、葉長風、蘇萬興(由左至右)在蓮麻坑礦場寫字樓舊址前。(作者提供)
葉華清、容永成、劉蜀永、葉長風、蘇萬興(由左至右)在蓮麻坑礦場寫字樓舊址前。(作者提供)


容永成先在村公所翻看《蓮麻坑村志》初稿,特別是書中蓮麻坑礦場部分。他又來到香港法定古蹟葉定仕故居。葉定仕是蓮麻坑村民,曾任同盟會泰國分會會長。83嵗的葉定仕之子葉瑞山向容永成講述父親當年追隨孫中山革命的事蹟。兩人見面感到格外親切,因他們的前輩容閎和葉定仕都是孫中山革命事業的支持者。
 

葉瑞山(左二)向容永成(左一)介紹葉定仕生平事跡。(作者提供)
葉瑞山(左二)向容永成(左一)介紹葉定仕生平事跡。(作者提供)


訪問最後一程,進入通往蓮麻坑礦場的邊境路。容永成與隨行的記者邊走邊談。他說,祖父容閎的精神是「對國家做貢獻,對社會做貢獻」,這種精神影響了後人。他又說:「我出生十天,父親(容覲彤)就離世了。母親少談父親的事,只說他在香港北邊有礦場,人很好。父親是君子,他沒有什麼錢,但對社會有貢獻。」到達深圳河旁的礦場寫字樓舊址後,容永成在父親昔年工作的地方徘徊許久,才依依不捨地結束行程。

2015年年初,容永成向筆者提出,希望再次訪問蓮麻坑,讓兒孫更多了解家族的歷史。4月12日,容永成率長子容志明、次子容志堅、二兒媳胡麗芬、孫子容正峰、容正宏等一家三代人,在香港展開一次別具意義的訪問。筆者邀請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博士陪同訪問。丁博士的先祖丁日昌與容閎交情甚深,曾協助容閎推動幼童赴美留學。丁博士與容永成一見如故,有說不完的共同話題。
 

劉蜀永、容永成、丁新豹(由左至右)在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容覲彤墓地。(作者提供)
劉蜀永、容永成、丁新豹(由左至右)在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容覲彤墓地。(作者提供)


筆者與丁博士先陪同容永成一行到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拜祭容覲彤。接著驅車前往蓮麻坑,參觀葉定仕故居,拜會葉瑞山先生。容永成的兒孫又在村内葉氏宗祠司理葉玉安陪同下,攀登900多級石階登上礦山,到六號礦洞考察。葉玉安還向他們贈送了礦石標本。容永成的兒孫到達先祖工作過的地方,顯得既新奇又興奮。2015年4月12日容閎家族與香港的情緣增添了新的一頁。容永成表示,對他們的家族而言,這是令人難忘的一天。
 

容永成的兒孫考察蓮麻坑礦場六號礦洞。(作者提供)
容永成的兒孫考察蓮麻坑礦場六號礦洞。(作者提供)


(原載《今日中國》(香港出版)2015年5月號)

 

 

作者:劉蜀永教授(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
上載日期: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