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制水」恍如隔世之物,但今年開春,台灣就迎來52年降雨新低,各縣實行制水措施。香港也是個缺水的地方,因它既沒有天然湖泊或河流,也沒有地下水源,更沒有穩定的降雨量 。回顧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就曾因雨水不足而實施了歷史上最嚴格的制水措施。
 

六十年代的制水情況

1963年香港的人口約為350萬,按每人每日需淡水17加侖計,全年需水量約為217億加侖,但香港當時各水塘的總容量僅為105億加侖,供水量極為緊張,一旦雨水不足,便難以持續供水 。不幸的是,香港當年的降雨量嚴重不足,全年降雨量只有901毫米,遠少於每年平均雨量(1981-2012的平均兩量為2400毫米) 。到了1963年6月1日,水塘儲水量更下降至1.75億加侖,僅佔總儲存量的1.7%, 全港水塘的儲水量只夠用43日 。面對如此情況,港府實施了一次比一次嚴格的制水措施:1963年5月2日起,每日供水3小時,16日起改為每兩日供水4小時,6月時更進一步改為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4小時,制水措施至一年後颱風帶來暴雨才取消 。
 

1963年,香港大旱,只能每4天供水1次。圖為當年市民排隊取水。(圖片來源: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1963年,香港大旱,只能每4天供水1次。圖為當年市民排隊取水。(圖片來源: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市民為了慳水,各出奇招,當年有福利會呼籲男生剃光頭、女生剪短髮以減少洗頭用水。市民為了減少煮食用水,開始增加食用罐頭,有人以吃蘋果代替刷牙,也有學校取消體育課,以減少學生洗澡的次數 。有酒樓向每位茶客派發三枚沖茶用的「水籌」,硬性規定顧客最多只可加熱開水三次。 

當時的廿九區街坊福利會聯合舉辦「慳水」徵文比賽,以宣傳節約用水。參賽者只需在信封上填上「慳水」二字,就能把作品寄至主辦單位,打破了最短中文郵寄地址的世界紀錄。另外,當年教育司署亦舉辦標語創作比賽,冠、亞、季軍作品分別為「無時點滴貴,有時莫盡洗」,「天旱無雨、慳水為先」,「珍惜水一滴,大家有水食」。 而當時最流行的口頭禪,一定是「樓下閂水喉呀!」,因舊式樓字的水壓不足,高層的居民往往要等下層的水喉關上,才有水可用,所以當時不少居民都會探頭出窗,向下層大叫這句話! 

政府也推出多項措施,以節省用水,包括:關閉公共球場的浴室及公共泳池,暫緩醫院的慢性病外科手術,以及重開水井等。
 
在1963至1964年間,在廣東省政府批准下,港府安排了10艘油輪從珠江運載食水到港。這些輪船一個月內共輸入3.5億加侖的水到香港,即平均每天1, 200萬加侖,這10艘油輪在一年內往來珠江超過1, 000次。此外,不少商船亦為香港供水,同樣在1963至1964年間,共有1,680萬加侖食水經訪港船隻運到 。

雨水不足也對經濟造成影響。天旱令農地和魚塘乾涸,重創漁農業。根據港九工會聯合會(現稱「香港工會聯合會」)估計,共有19個行業因制水而減產或停產,另有20萬名工人遭減薪。此外,酷熱天氣加上缺水更導致疾病蔓延,1963年6月28日,香港出現第一宗霍亂個案,年底時,個案更升至115宗。
 

東江水的引入

為了解決香港食水不足的問題,當時的香港中華總商會向廣東省政府提出向內地購買食水的建議 。粵港兩地政府協商後,於同年達成興建東深供水系統的共識,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親自批淮有關工程,並同意撥款興建。香港則負責興建大型抽水站、水管及隧道,把東江水分送到香港各區 。兩地政府又於1964年4月簽訂《關於從東江取水供給香港、九龍的協議》,規定從1965年3月1日起,每年為香港供水6820萬立方米。 輸往香港的東江水從位於東莞市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最後再運到水塘暫存或到濾水廠作直接處理,全長83公里。 

後來,隨着本港人口的增加,兩地政府也調整了東江水的供水量。1989年,兩地政府簽訂長期供水協議,訂明1995年的供水量為6.9億立方米,並每年增加3000萬立方米,直至2008年時達到每年供水11億立方米的共識。 此外,為了港人的健康,廣東省政府承諾會致力維持輸港東江水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第II類標準,即水質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的最高標準 。

80年代起,主要把東江水輸送至港的石馬河道受到污染。為了解決污染問題, 兩地政府於1998年7月達成協議,進行東深供水改造工程。改造工程已於2003年完成,內容包括建造密封的專用輸水管道、全新抽水站、高架渡槽等,而最重要的部分為密封式專用輸水管道的建造。密封管道可把供水系統與石馬河分離,實現清污分流。 經改建後的輸水路線縮短至只有68公里,而每年的供水能力則提升至24億2,300萬立方米,其中供港部分約11億立方米,其餘供沿線城市使用。 

因應港人對水價上漲及東江水過剩的擔心 ,2020年12月,港府引入「統包扣減」方式,即可按實際東江水取水量而扣減水價,並預計在2021年至2029年間,最多可節省3億2400萬元的水價。在供水量方面,香港仍可按照供水協議獲得足夠的東江水至每年供水量上限。有關協議可令水價降低,又能確保本港有穩定、具彈性和切合實際需要的東江水供應,讓香港即使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旱,仍有足夠的食水可用 。目前,東江水佔香港食水供應量高達八成,在2019-2020年度,本港就輸入了7.38億立方米東江水。 香港人已離不開東江水。
東江水一直陪伴着香港人。縱然今天港人對購買東江水有不少爭議,但當日決定以東江水輸港,目的就是要長遠解決香港食水不足的問題,令香港不會再鬧水荒。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上載日期: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