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田野考古是一項「靠天搵食」的工作。

春季普遍溫暖潮濕,白露很容易沾濕圖紙;夏季多雨,淤泥把遺跡掩蓋,可是天晴陽光暴曬,又會把泥土烤成龜裂狀;秋季算是個好時節,天氣和暖,降雨減少,又能欣賞農民在田園秋收時,臉上綻放的笑容;冬季可不能開玩笑了,上凍之前我們要繼續工作。西伯利亞的風呼呼吹來,刺得全身哆嗦。當整個人站在土坑深處,地下的寒氣不著痕跡地滲進鞋裡,從腳趾腳掌一直傳到膝蓋。

微雨中繪圖
微雨中繪圖。

我們就這樣在田野發掘,切身感受著每一天恆常又無常的大自然氣候。

秋末冬初,我從鵬城深圳一路北上,來到殷都安陽。安陽市在河南省北部,再往北就到河北省邯鄲市。安陽市郊西北的地下,埋藏了三千多年前殷商時期的物質文化。今天我們稱這片遺址為「殷墟」。安陽有一條重要的東西向河流——洹河。殷商古人很有意識地在洹河兩岸規劃著他們的社會。在洹河的南岸(今小屯村附近),考古學家發現了宮殿宗廟基址和大量的生活遺跡;在北岸(今侯家莊、武官村一帶)發現了多座殷商王陵。
這次我到安陽,主要是重新發掘洹河北岸一座商代中期的建築基址,以及撰寫、編輯關於這座商城的考古發掘報告。說到考古報告,它和地方志異曲同工,均是對大量零散的資料作科學、系統的整理與記述。

殷墟婦好墓
殷墟婦好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說回田野發掘。我到安陽快將二十日,中間僅有一兩日陰天,其餘日子均是晴空萬里。為了推進項目,我們沒有一天休息。如果未來持續好天,我們就會持續不停地發掘直至工作結束為止。

誰知道天氣一下子就變了。

2021年11月7日,正好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自此算是進入冬季了。這一天的清晨,我朦朦朧朧的聽到屋外單車棚頂的,細細的「噠噠……」聲,原以為是樹上的果子掉了下來,可這種聲音在我完全醒過來後依然響著。當我把目光投向窗外一堵紅磚墻時,才清楚地看到豆大的白色雪花從半空飄下,落到地面時瞬間化作雨水。這是殷都今年第一場雪(雨夾雪)。這場初雪比往年來得早。在我的印象裡,安陽差不多到臘月中旬才下雪。

因為這「突如其來」的雨雪,我們只能停工一天略作休息。儘管雨雪在中午前停了,不過濕透的泥土不好發掘,因此還需要給泥土一些時間晾乾。明天上工以後,不知道下一次休息時什麼時候。

在現代,我們不再需要在龜甲和牛骨上鑽鑿、灼燒,貞問風從哪個方向吹來,雨在哪天落下。氣象衛星實時傳送氣候信息到地球,經過電腦計算出預測模型。可是我們沒有改變氣候的能力,能否順利完成田野發掘全看老天爺的心情。只有少數遺址能搭建全天候發掘環境,或者把整個遺跡搬到實驗室內,但很大部分遺址的發掘要在現場露天完成。我想這既是大自然給我們的試驗,也是我們給自己的考驗。

 

 

 

撰文日期:2021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