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編修地方志是中華民族悠久而獨特的文化傳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與內地新編地方志由官方主導不同,《香港志》以社會參與為特色,編修首部香港人共撰共有的地方志,打造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全社會的文化資產。從資料蒐集到經費籌措,全部憑藉匯集社會資源和力量進行;而社會各界對編纂《香港志》的踴躍支持和監督指正,亦令籌備和編纂工作得以順利推展。
團結牽頭 眾手成書
2019年董建華先生義不容辭承擔起編修的重擔,並責成團結香港基金牽頭籌備修志工程。鑒於《香港志》工程浩瀚宏大,單一機構的力量不足以完成,因此訂定了「團結牽頭、政府支持、社會參與、學者編纂」的創新模式推展編纂工程。社會各界一呼百應,以不同的形式支援和參與志書編纂工作。
在各界踴躍支持下,中心於短短兩個月內組成人才薈萃的理事會及執行委員會。由董建華先生出任理事會主席,負責指導監督;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陳智思先生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出任中心理事會常務秘書長;下設編審、發展、推廣及審計工作委員會,分別由業界德高望重的人士擔任首席召集人或主席,令《香港志》在匯集社會智慧及嚴格監督下推展工作。
工作委員會召集人及成員即使日理萬機,仍然堅持百忙中抽出時間參與編修《香港志》的各項工作,不問報酬、不言答謝;他們有的協助編修工作,或審核內容,或舉辦工作坊,指導修志規範;有的協助籌募經費;有的指導推廣工作……無不各司其職,竭盡所能,支援香港首部地方志書的各項工作,使其學術水平符合社會各界的期望。
社會參與 廣泛籌款
《香港志》記述香港自有人類文明印記伊始至今的約7000年歷史,而調查、蒐集資料和文獻自是編纂工作的重中之重。幸而,修志過程不僅得到特區政府轄下檔案處、博物館、文物館,大專院校圖書館,以及傳媒機構等的鼎力支持,亦有幸得到來自眾多專家學者,以至社會各界的慷慨捐贈和大力襄助,包括協助口述歷史或提供寶貴文獻資料等,眾志成城編纂屬於全社會的《香港志》。
《香港志》計劃以八年時間(2019-2027)完成,涵蓋香港歷史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經費預算約7.8億港元。中心獲得特區政府協助,爭取到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作為首席惠澤機構;發展委員會亦主持多場籌款簡介交流會,積極奔走尋求資源,共獲得50家本港企業及慈善基金、外資企業及中資機構的支持,確保修志工作有序開展。
存史育人 惠及後世
地方志有鑑古知今、啟迪未來的功能。中心在編纂《香港志》的同時,亦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發揮《香港志》的育人功能,將《香港志》中的內容活化,深入大眾生活。
中心推廣委員會策劃一系列教育推廣活動,推動社會大眾正確認識香港歷史軌跡。配合《總述 大事記》的出版及後續卷目的出版計劃,中心將从大眾倡議、社會參與、數碼外展和活動推廣四個角度出發,與港人分享香港故事和歷史知識,加強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國家民族的認識和認同。
謹慎勘誤 力臻完善
編修《香港志》是前所未有的浩瀚工程,志書涉及的範圍廣博,記錄巨細無遺,難免有所疏漏。中心編輯團隊一直積極傾聽各種反饋,並設立勘誤機制,力求所有載入內容客觀及真實。
《香港志》首冊出版後,學界、傳媒以及社會大眾的評價基本正面。中心歡迎各界監督指正,以匯聚集體智慧,力臻至善。在今後的修志工作中,中心定當不辱使命、精益求精,並爭取各界廣泛支持,為香港和國家留下一份珍貴的文化資產。
上載日期:2021年6月30日